外观
Lesson 5 介质中的电磁场
约 1173 字大约 4 分钟
2025-09-28
从本质上来说介质也是带电粒子的集合体,微观而言和真空中的电磁场没有区别. 但是电磁理论研究的是宏观的电磁场,因此对于介质有特别的理论来描述.
极化:
位移极化:无极性的分子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电荷中心分离,产生宏观的偶极矩;
取向极化:有极性的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偶极矩有序排列,产生宏观的偶极矩.
(当然并不会所有的分子都取向相同,因为存在热运动)
取向极化比位移极化的效应更强一些.
引进极化强度:
P=Δτ∑ipi
经验公式可以描述弱场近似下的一般介质中,极化强度随电场的变化:
P=χeε0E
这里的电场是 已经计算了极化影响之后 的电场. 当然如果是非线性的介质,就应该有张量形式的 χe.
同理可以引入介质的磁化现象,磁化强度
M=Δτ∑imi,M=μ0λHB
(后一个经验公式也仅仅适用于一般介质)
关于磁场和磁矩的储能,只考虑磁场能量时,U=m⋅B;但是我们要考虑「维持这个磁矩所需要的能量」,在考虑到这些能量之后,变成 U=−m⋅B.
提示
电子具有轨道角动量 J,那么轨道磁矩是 m (沿着 −J 方向),若在空间中存在一个磁场 B,则这个轨道磁矩受到一个力矩
M=m×B=dtdJ
这就是电子轨道角动量的进动,轨道角动量绕着磁场旋转,被称为 Lamor 进动. 进动角动量沿着磁场 B 的方向,所以进动磁矩是沿着 B 的反方向,这意味着这种物质呈现出反磁性,即沿着磁场的反方向磁化.
如果这种物质一开始是无磁性的,分子中还有另一个电子沿着反方向旋转,计算还是会得到沿着 B 反方向的进动磁矩,进动磁矩永远是反磁性的. 当然,取向磁化的效应比这样的力学效应要强,所以可以压制这样的力学效果,体现出顺磁性.
如果考虑到量子效应、电子自旋磁矩等等,还有铁磁性的效果.
因为历史上我们把磁化率定义为 M=χmH 中的 χm,所以上面式子中的 λH 并没有名字.
同时,在电磁波的情况下,不同的频率会对应不同的磁化率与极化率,甚至对于导体,可能会出现复极化率等等.
介质中的 Maxwell 方程组
Ohm 定律:j=σE (σ 是电导率). 这个写法是微观的,和电工学上的 Ohm 定律本质上相同.
考虑一个闭合曲面 S,对于每一个面元 dS,有一部分偶极子的一半伸出这个面元,所以
dQ=qnl⋅dS=p⋅dS⟹Q=∬SP⋅dS
上式是外部的静电量,内部对应的有相反量的电荷,
∭VρPdτ=−∬SP⋅dS=−∭V(∇⋅P)dτ
所以 ∇⋅P=−ρP (ρP 是极化电荷的密度). 而 P=χeε0E,所以有
−ρP=χeε0⋅ε0ρtot=χeρtot
总电荷密度、自由电荷密度和极化电荷密度都是正比关系. 再由电荷守恒,
∇⋅jP+∂t∂ρP=0⟹∇⋅jP=−∂t∂ρP=∇⋅∂t∂P
这个散度等式在任何地点都要成立,所以原函数相等,
jP=∂t∂P
这是极化电流,是介质中位移电流的一个部分.
对于介质的界面而言,可以用 Gauss 定理得到 σP=−n^12⋅(P2−P1) (n^12 是介质 1 指向介质 2 的法向).
对于磁化,总磁化电流:
∬Sjm⋅dS=Im=∮Lina⋅dl=∮LM⋅dl
于是有
jm=∇×M
(磁化电流密度是磁化强度的旋度).
更新日志
2025/9/28 07:59
查看所有更新日志
88cba
-feat(note): add electrodynamics note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