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
『写作与沟通』终稿
约 6962 字大约 23 分钟
2025-09-04
注意
这是我的『写作与沟通』课程论文的终稿. 时隔一个暑假才想起放到站点上留档,作为我自己第一次认真写比较「学术」的论文的一个纪念罢.
现在回看,因为时间仓促、文字功底不扎实不熟练,这篇论文确实有很多纰漏和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考证「2.5 次元企划的源头」时写的是 LoveLive!,但是偶像大师企划和更早的刀剑乱舞都没有详细说明. 当然也限于篇幅,很多想说的想做的并没有在这篇文章中体现,终归是一个半成品.
文章原本是 .docx
格式 (这是课程要求),由 pandoc 转换为 .md
;上交作业时的陈述信也一并放在文章前头,当然,文章中的个人信息被隐去,格式也针对网页显示做了一些调整.
希望它能够成为我青涩的一段回忆.
提示
老师:
您好!我是物理系アドマイヤベガ(学号 1)。
Ø 在本次研究中,让你感到最有挑战性的部分是什么?你是如何尝试处理的?
就是研究我的话题本身。因为这方面的文献本来就很少,想要将其他的理论应用到我的话题上来,个人认为并不容易。我的处理方式就是尝试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同一个现象,看哪一个更加有道理,我的主题又有哪些部分超出了理论的范围。
Ø 在本次修改中,最有成就感的部分是哪些?
对结构的把握感加强了,知道哪些地方要详细写,哪些地方应该丢掉,敢于砍掉自己不应该留过多笔墨的内容。
Ø 如有可能,你还希望在哪些方面改进本文?
一个是社会调查的方面,我觉得应该加进来,但是时间实在不充裕,就像现在我写这篇陈述信时正值凌晨 4:33;另外,如果允许更多的文字量,我想还能更加深入地分析旁逸斜出的部分话题。
Ø 回顾这一学期,印象最深的教学环节是哪个?对课程教学还有哪些想法和建议?
应该是几次研讨课,都非常地有意思。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已经很好了,但是我想这门课可以放到大三或者大四来修,在更加经验丰富、时间更加充裕的情况下学习这门课肯定会获得不一样的收获。或许这门课的学分可以变多一点,每周多讨论几次?
Ø 本学期的课堂内外朋辈交流你感受如何?对促进朋辈交流研讨有何建议?
我和同学们相处得都很好,对于写作内容有关的讨论也比较深入,我觉得很满足。当然,总是会有一些同学会对交流产生害羞的情绪,我觉得在这方面可以要求大家组成课后讨论的小组(按照主题相关性来分配),这样或许会得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アドマイヤベガ
2025 年 6 月 8 日
——论 2.5 次元偶像粉丝对于其人设的认知
摘要:本文探讨了 2.5 次元偶像粉丝群体对偶像人设的认知方式,聚焦于在 2.5 次元偶像的人设构建中角色与声优的二元关系。在 2.5 次元偶像领域,粉丝们对偶像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反差感”并不像虚拟主播或是真人偶像那样敏感,这使得 2.5 次元偶像的人设构建与普通偶像的人设构建有较大的不同。本文通过研究人设构建有关文献,以及具体分析 BanG Dream! 中 Roselia 乐队的案例,发现 2.5 次元偶像粉丝既同时接受声优的真实个性与角色的虚拟形象,又通过角色连续性维系情感纽带。研究揭示了 2.5 次元偶像作为虚拟与真实融合的媒介,满足了御宅族对情感投射与准社会关系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二次元文化发展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2.5 次元;偶像人设;粉丝认知;声优文化;准社会关系;二次元亚文化
2025 年 5 月 26 日,2.5 次元偶像企划 BangDream! 的第一支乐队 Poppin' Party 在规模巨大的日本武道馆举办了自己的十周年纪念演唱会。当天晚上整个武道馆座无虚席,粉丝和黄色的应援棒和舞台灯光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二次元和三次元交汇处的美好图景。日本武道馆作为很长一段时间内东京的最大室内建筑,在日本音乐界成为圣地一般的存在。但是 Poppin' Party 作为一支 2.5 次元偶像乐队,在 2017 年打破了由 SILENT SIREN 保持的女子乐队最速武道馆独立公演的记录,[1]这让人不禁思考 2.5 次元偶像的魅力来自何方。
2.5 次元,是一个来源于 ACG 文化的词汇,指“以三次元来表现二次元”的事物。声优(配音演员,日语假名せいゆう)被认为是一种二次元文化的具现化,因此在很多语境下被视为 2.5 次元。[2]而“2.5 次元偶像”一般指声优本人作为角色的载体,参加线下的演出活动的偶像。自 2.5 次元企划的鼻祖 LoveLive! 企划诞生开始,赛马娘(ウマ娘 Pretty Derby)、BangDream!、D4DJ 等一系列 2.5 次元偶像企划开始蓬勃发展,这一亚文化也逐渐从 ACG 文化的一个小小的角落走向广大御宅族,甚至大量出圈。
奇怪的是,快速增长的粉丝群体背后,粉丝们的诉求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在中文互联网上,既有“白金燐子(BangDream! 系列的角色)说我想换个声优”这样的整活视频,也有“amita[3]简直就是彩彩人间体!”这样的感叹。粉丝们似乎在“喜欢的是角色还是声优”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分歧。那么粉丝追求的究竟是声优本人,还是二次元中的角色形象?2.5 次元偶像的粉丝群体对自己所“推”[4]偶像的人设是如何认知的呢?
所谓人设指的是人物形象设定,原来指的是作者在小说、动漫、漫画中对角色的外形、性格等方面做出的设定,[5]后来其含义变得更加广泛,可以指现实中某人面对大众时的象征性形象。人设本质上是一种简化的符号,将复杂的“人”进行了简单化、标签化的处理,以使得其显著特征更容易被记忆和传播。[6]在当代偶像产业中,“人设”已成为核心运营策略之一。
目前真人偶像人设的构建,主要来源于电影电视作品中由角色赋予的人设,以及在微博类社交媒体上由偶像本人及其团队自我构建的人设。[3:1]但是真人偶像和 2.5 次元偶像存在较大差异,在人设构建方面,两者呈现明显的区别。
(一)与虚拟主播(Vtuber)的人设构建对比
虚拟主播和 2.5 次元偶像同属 ACG 文化和御宅文化的亚文化,其相关探索存在一定共性。2022 年 5 月,国内最知名的虚拟主播团体 A-SOUL 成员被悉数“开盒”[7],无数粉丝们的“乌托邦”破碎。在虚拟偶像的语境下,中之人的工作被忽视,甚至可能被随意替换,他们的肉体缺陷不会暴露在粉丝面前,经纪公司的重心从真人的培育转向了技术的升级,而粉丝们建立起情感连接的也只有虚拟的形象。因此在开盒事件之后,大量的评论撕开了这样一个乌托邦的二次元面纱,我们遗憾地看到粉丝们付出的情感投入和中之人的努力因为这种虚幻的破碎而付之东流。
由此不难看出,虚拟主播和粉丝之间存在的虚拟亲密关系主要聚焦在虚拟主播的二次元形象上。部分研究中,研究者也提到,粉丝群体忌讳谈到虚拟偶像的“中之人”个人信息,选择性回避虚拟偶像"中之人"的私人信息,[6:1]而 2.5 次元偶像则与之相反:正因为“皮下”的声优频繁地出现在粉丝面前,粉丝们认可他们的工作与努力,这一联系也变得更加牢固,更加难以被“开盒”一类的事件破坏。
(二)2.5 次元偶像的人设构建
对于 2.5 次元偶像,前面所述“角色赋予的人设”并不存在,因为在 2.5 次元偶像企划中的声优本人以所担任角色的身份在其他片场客串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本身作为一个不变的角色,不存在由不同角色赋予的新人设;相对地,2.5 次元偶像的人设构建多了一种方式:“由运营企划的公司所赋予的人设”。
举例而言,在以日本赛马历史中的名马作为角色原型的偶像企划“赛马娘 Pretty Derby”中,制作公司 Cygames 参考史实,为角色设计服装、性格和个人剧情,再由声优进行二次演绎:其中的角色“好歌剧”,在历史上被称为“世纪末的霸王”,于 2000 年全年无败,因此其人设以戴着王冠、身着披风的霸王形象出现,同时结合名字,制作公司在她[8]的台词中加入大量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原文,并为她赋予极度自信、喜爱高谈阔论的个性;在声优选择上,选择被粉丝们尊为“大爷”的德井青空,声线偏豪放。这极为典型地体现出制作公司对于 2.5 次元偶像人设的强塑造作用。
另外,粉丝的二创作为 ACG 领域历史悠久的传统,是不可忽视的人设构成要素。官方和偶像本人在二创方面也会有持续跟进,比如在 2025 年的新作动画《BangDream! Ave Mujica》中为三角初华配音的声优佐佐木李子,了解到中文互联网粉丝群体中的系列“初华-蜘蛛侠”二创,之后于愚人节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穿着蜘蛛侠服装的自拍。[9]
Roselia 是 BangDream! 企划下的一个 2.5 次元偶像乐队,目前由 5 名成员组成,是企划第二个 2.5 次元乐队。在乐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几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因此可以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细致分析。
(一)“角色不可崩”——粉丝喜爱的是反差感还是忠于角色?
从 2017 年 Roselia 建立开始,其母公司 Bushiroad 对这个乐队的宣传策略就不同于其他 2.5 次元企划,在近十年的时间里 Roselia 一直保持着“角色不可崩”游戏的传统。这个游戏是:在乐队的演出幕间,播放在演播室或者巡回演出当地拍摄的宣传视频。视频中,成员们在随身跟拍的镜头下完成各种活动,比如在游乐园游玩各种项目,或是一起烤肉等等,在完成活动的同时需要接受拍摄的工作人员的监督,必须保证自己的言行和角色的人设一致,如果有“角色崩坏”的情况就要被扣除分数,在每次活动最后,得分最低的成员会在演唱会或者粉丝活动结束后被单独留下来进行一段 MC。[10]
事实上,对于一名偶像来说,单独面对观众的机会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奖励而非惩罚,因此也使得这种游戏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凸显角色和声优之间的反差感。在粉丝群体中,声优在这种小型的“比赛”中的得分对于粉丝的喜爱完全是正向促进作用:主唱凑友希娜的声优相羽爱奈,因为成为声优之前曾经是一名职业摔跤手,[11]加之本身搞笑的性格与饰演角色严肃认真的个性几乎完全背道而驰,常常在“角色不可崩”游戏中位居倒数第一,但是粉丝们对此事只有调侃而无反感,每次相羽爱奈一个人被留在台上时,台下的呼声丝毫不见减弱,反而会更加热烈;而本人和角色契合度最高的是饰演贝斯手今井莉莎的中岛由贵,粉丝们也不会因为反差感不明显而感到厌倦,相反,更多的评论集中在赞扬她与角色的较高契合度;在其他成员做出“角色崩坏”的举动时,相关视频的弹幕上几乎都是玩梗一类,粉丝群体早已形成了对声优可能出现角色崩坏的特有印象。
站在传统偶像的视角来看,维持固定的人设是一门必修课,一旦“人设崩塌”,面临的将是粉丝群体的分崩离析,以及职业生涯的严重打击。传统明星的人设建构主要基于粉丝乃至社会和经纪公司共同驱动的、符合大众审美的符号,到了 21 世纪初,韩国的明星选秀模式逐渐向亚太地区推广,这直接导致粉丝在明星人设构建中的话语权明显增加。在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框架下,“要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也就是外在于一个它只是作为意义指涉的关系——因为它和这个具体关系之间,存有的是一种任意的偶然和不一致的关系,而它的合理一致性,也就是它的意义,来自于它和所有其它的‘符号物’之间,抽象而具有系统性的关系。”[12]传统的偶像作为粉丝的“消费品”,其对应的意义就是身上所带有的人设;同时,传统偶像的人设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在是粉丝追求文化归属和身份认同的一种手段,[13]从文化属性和消费属性上来讲,传统偶像的人设都更倾向于保持不变和回应特定粉丝群体的诉求。
2.5 次元偶像和传统明星最大的区别在于,角色和声优两个方面构成了一个二元体系,这使得粉丝们在情感投射时存在两个选择:一个是作为声优的三次元形象,一个是作为动漫角色的二次元形象。在这种二元的偶像身上,粉丝们所找到的对象当然是多元的,因此对于人设塑造,自下而上的粉丝需求从两方面得到满足——有一部分粉丝群体和虚拟主播的粉丝群体有较多重合,他们希望看到不会“塌房”的偶像形象,因此追求虚拟世界的二次元偶像;另一部分则类似传统偶像的粉丝群体。不过更大的 2.5 次元偶像粉丝群体乐意看到更加全面的偶像——能够满足更多场景下虚拟亲密关系的自推,对于缺少社会交往的御宅族而言,这样的偶像更加符合他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想象。
在这样的解释下,我们不难理解,在 2.5 次元偶像人设构建过程中所存在的、起到宣传作用的“人设崩塌”,实际上“崩塌”的不是作为这一整体的偶像形象,而是将“扮演状态”在观众面前进行解构,而并没有破坏粉丝最核心的消费符号——角色和声优本身不变的性格特点和声优所带来的亲和力,与之前 Vtuber 的“二次元形象更多情况下是作为掩盖三次元的瑕疵才存在的偶像本体”截然相反。
(二)声优更换风波——维系虚拟亲密关系的是角色还是声优?
Roselia 乐队于 2017 年成立,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两次声优更换的事件,这也是整个 BangDream!企划中唯一一个经历过两次声优更换的乐队。第一次事件是 2017 年 12 月 17 日,饰演乐队贝斯手今井莉莎的远藤祐里香因为身体原因,宣布将于次年的 5th Live 之后从 Roselia 毕业;第二次是 2018 年 6 月 30 日,键盘手白金燐子的声优明坂聪美出现突发性失聪症状,将于 9 月 30 日的 fan meeting 之后从 Roselia 毕业,此时新的贝斯手中岛由贵加入乐队还不到两个月时间。[14]
对于需要线下进行演出活动的 2.5 次元偶像乐队而言,更换声优等于直接将演出者名单更换,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数粉丝们并未因为此事而“脱粉”,而是在提到这些事件的视频下面评论或者发弹幕:“有利息(远藤祐里香的爱称)和小明(明坂聪美的爱称)是不能忘记的人!”“Roselia 是 12 人的乐队![15]”等等;很多粉丝还会在游戏中特意重新打开较老的剧情或者录制时间比较早的歌曲,重新听一遍明坂聪美所配音的版本。
即使是 2.5 次元偶像,其二元的形象仍然应该是不可以分割的整体,正如上面的研究得到的,粉丝群体更需要的是同时具有二次元和三次元两种特性的偶像,而声优更换实际上意味着这个偶像整体内的很大一部分元素被完全替换了。由此看来,在这个二元的偶像整体中,一定存在着不变的部分让粉丝愿意一直追随下去。
作为 2.5 次元偶像,声优们即使是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展现出自己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的一些特征或者生活细节;相对应地,粉丝在直播或者相关视频的评论区,也会无意识地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这种双向的自我暴露正是缔结亲密关系的第一步。[16]同时,因为 2.5 次元偶像的特殊性,粉丝在任何时间或地点,只要打开手机或者电脑就能在屏幕上见到自己所喜爱的偶像的二次元形象,很多粉丝甚至会带着娃娃、吧唧[17]等物品,或是举着手机屏幕,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和二次元形象合影留念。这种参与式的陪伴使得 2.5 次元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准社会关系”[18]更加牢固。[16:1]在这两种阶段下,粗略地来看,粉丝分别与 2.5 次元偶像的三次元部分和二次元部分进行对话。前者是准社会关系的建立阶段,而后者更多的是建立更加紧密联系的阶段。因此,我们可以说二次元形象更加趋向于两个三次元个体(粉丝个体与声优)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桥梁。在这样的视角下,声优更换不再被看作直接更换 2.5 次元偶像人设中的一整个部分,而应该看作增添新的元素、与粉丝之间创造更多新的回忆。
在 Roselia 5th Live 的现场,两代今井莉莎唯一一次同台,祐里香将自己在 Roselia 的经典曲目《Black Shout》中的动作手把手地教给了继任的中岛由贵,在场的所有乐队成员都泣不成声,也贡献了吉他手工藤晴香为数不多的流泪名场面。粉丝们在之后的现场或者演唱会录像中看到这一个场面,往往会在弹幕和评论中回忆起远藤祐里香在乐队中给大家留下的回忆,并将这样的回忆连同现在中岛由贵的演绎一起,加入对“今井莉莎”这一角色人设的认知之中。这样的宣传设计和舞台呈现,彰显了 2.5 次元偶像人设构建的重要思路,即使粉丝已经对远藤祐里香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联系,但是这样的交接仪式使得粉丝们对声优的更换能够逐渐适应,实现了平滑地过渡。
分析两代 2.5 次元偶像形象的共同特点,具体而言,粉丝们通过同一个角色链接到了两位不同的声优,进而建立了更为丰富的一种联系,对于粉丝而言,反而是心中的偶像形象变得更加丰富,自己见证了偶像的褪变过程,这种准社会关系被增强了。因此,粉丝们“不会忘记有利息”,在 5th Live 上看到远藤祐里香和中岛由贵的"交接棒"时,很多粉丝留下的感想是“两个莉莎都是最好的莉莎”,对这样的传承表示祝福和感动,这正是准社会关系被增强的印证。
2.5 次元偶像作为最近十年随着 LoveLive! 等企划而兴起的一个小众的亚文化,在我国随着 2023 年部分动画的出圈,逐渐有了更大的受众,引发更多人的关注。这些御宅族文化兴起的背后,也折射出青年群体的部分观念和情感倾向。
本研究通过对 Roselia 乐队典型案例的剖析,揭示了 2.5 次元偶像粉丝群体对人设认知的核心特征:粉丝并非割裂地接受角色虚拟形象或声优真实个性,而是主动接受、构建并维系一种“角色-声优”的二元共生关系。在这一独特结构中,二次元角色扮演着情感连续性的关键连接点——它既为声优的个性化演绎提供包容空间,又成为连接不同时期声优的桥梁。这种认知模式不仅超越了传统偶像对固定人设的依赖,也区别于虚拟主播粉丝对“中之人”的刻意回避,彰显了 2.5 次元文化虚实融合的独特逻辑。
2.5 次元偶像的案例表明,人设的稳定性并非源于符号的单一性,而是依赖角色作为情感载体的连续性与声优作为诠释者的流动性之间的动态平衡。这一发现既丰富了准社会交往理论在媒介融合情境下的解释力,也回应了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中关于“消费对象完整性”的讨论——粉丝消费的实质是角色与声优共同构成的复合情感符号,而非割裂的虚拟或真实元素。
但是在理论分析的同时,也应意识到:2.5 次元偶像的流行,映射出年轻世代的一些情感诉求:角色提供的虚拟人设保障了情感投射对象“不会塌房”,而声优的实体存在则创造了可以触及的亲和力。这种诉求进一步解释了这种亚文化从小圈子走向大众视野的动力,不论是 LoveLive! 周年演出引发的集体怀旧,还是《Bang Dream It's MyGO!!!!!》动画的现象级出圈,均体现了二元认知模式支撑下的文化凝聚力。在未来研究中,可以深入探讨同人创作对官方人设产生补充、甚至重构的机制,或者结合两性视角探究男性粉丝对 2.5 次元偶像团体内部"百合"关系的解读,以更全面把握 2.5 次元偶像的文化内涵。
日本武道馆 - 萌娘百科 | 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https://zh.moegirl.org.cn/%E6%97%A5%E6%9C%AC%E6%AD%A6%E9%81%93%E9%A6%86,2025 年 6 月 8 日。 ↩︎
2.5 次元 - 萌娘百科 | 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https://zh.moegirl.org.cn/2.5%E6%AC%A1%E5%85%83,2025 年 6 月 8 日。 ↩︎
源自日语推し(おし),指推崇的偶像。 ↩︎
舒基林:《论粉丝视角下明星人设的构建与崩塌》,《新闻研究导刊》2023 年第 14 卷第 18 期,第 250-252 页。 ↩︎
张宸睿、王晓晖:《建构、传播与塌房:社交媒体时代偶像明星人设营销的危机与对策》,《传媒论坛》 2024 年第 7 卷第 15 期,第 47-51 页。 ↩︎ ↩︎
网络用语,指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个人照片、身份证号等,并将这些内容在网络公开发布的一种新式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 ↩︎
值得注意的是,本马为牡马,在进入企划之后做了娘化。 ↩︎
佐々木李子 [@sasakirico], スパイダーマンになっちゃった 🕷️ #嘘すぎ #エイプリルフール https://t.co/BwurQ51TYO, Twitter, April 1, 2025, https://x.com/sasakirico/status/1906922515408269605, May 1, 2025。 ↩︎
指演唱会的主持和串场,是 master of ceremony 的缩写。 ↩︎
相羽亞衣奈,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B%B8%E7%BE%BD%E4%BA%9E%E8%A1%A3%E5%A5%88#%E7%B6%93%E6%AD%B7,2025 年 5 月 2 日。 ↩︎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 ↩︎
刘诣、汤国英:《生产、维持和崩塌:明星人设的三重逻辑》,《中国青年研究》2019 年第 12 期。 ↩︎
Roselia - 萌娘百科 | 万物皆可萌的百科全书,https://zh.moegirl.org.cn/Roselia,2025 年 5 月 1 日。 ↩︎
指 5 名虚构角色、5 位现役成员和离开的 2 位成员。 ↩︎
日语バッジ(bajji)谐音,指徽章,一般特指印着角色的徽章。 ↩︎
霍顿和沃尔在 1956 年提出的概念,是“受众和媒介人物之间看似面对面的关系”,强调关系的幻象。 ↩︎
更新日志
2025/9/4 12:36
查看所有更新日志
edcb0
-feat(note): add writing final-draft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