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
Lesson 8 Diffusion
约 1575 字大约 5 分钟
2025-11-11
之前讲的内容比较静态,之后我们需要了解分子的动力学. 从扩散开始,到最重要的分子马达.
随机行走:Brown 运动
我们认为 Brown 粒子本身和水分子处于热平衡的状态,取时间尺度为 Δt,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只有一个水分子和粒子发生碰撞. 那么考虑 N 个时间段之后,首先可以确认的是,平均值 ⟨xN⟩ 应该等于零.
⟨xN2⟩=⟨(i∑Δxi)(j∑Δxj)⟩=i∑⟨Δxi2⟩+i=j∑⟨ΔxiΔxj⟩
认为任意两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所以上式化为
⟨xN2⟩=i∑⟨Δxi2⟩∝t⟹⟨xN2⟩=2Dt
如果是很多个 Brown 粒子,那么考虑这些粒子的浓度,首先是守恒方程
∂t∂c+∇⋅j=0
对于 x→x+dx 之间的一段,在一维情况下,
j=AΔt1(−2N(x+dx)+2N(x))x^=−∂x∂N(x)⋅AΔxΔt(Δx)2=−∂x∂N(x)⋅D⋅AΔx1
那个 1/2 来源于粒子可以往两边跑.
也就是 j=−D∇c (Fick 扩散定律),最终联立有
∂t∂c=D∇2c
解得粒子浓度应该是
c(x,t)=4πDtNe−x2/(4Dt)
明显看出这里的方差正是 2Dt. 同时从量纲可以看出,存在一个特征时间 τ(L)=L2/D,这代表着平均到达 L 处的首次到达时间. 简单估计 Brown 运动的效率:
- K+ 扩散系数为 103μm2/s,在细胞内部的到达时间大概是 0.1 s,非常有效.
- 但是如果考虑最长的神经细胞 (和身体尺度相当),到达时间就是 109 s 量级 (31 年!).
一个重要应用是所谓的 FRAP 方法:用荧光蛋白结合要标记的物质,然后杀灭某个范围 (比如细胞膜) 内部的该物质,发现荧光按照某种曲线恢复.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偏微分方程,用偶函数的级数解代进去就可以做,最终的曲线应该和扩散系数有联系,是一种测量扩散系数的方案.
吸收球问题:假设存在一个球状细胞,外部有很多小分子,小分子碰到细胞膜就会被吸收进去. 如果无穷远处有一个粒子库,保证无穷远边界上的浓度是恒定的,要求解细胞最终能够吸收多少小分子进入细胞内部.
在这个问题里,我们不知道细胞里面发生了什么,只是取细胞膜上面的边界条件为 c(R)=0,无穷远处 c(∞)=c0,产生一个往细胞内部吸收的浓度差. 方程为
∇2c=0
只需要考虑径向,也就是
r21∂r∂(r2∂r∂c)=0
最终解得,
c=B−rA,c(∞)=c0,c(R)=0⟹c(r)=c0(1−rR)
向细胞内部的流和流量为
j=−D∂r∂cr=R=RDc0,4πR2j=4πDc0R∝R
因此,细胞的吸收效率是正比于 R1 而不是 R2!以氧气为例,氧气的消耗率应该正比于 R2∼3,所以一个细胞不可能长得太大,因为氧气供不应求.
注意
当然,如果细胞是柱状的,那么就会是 rlnr 的形式,还是无法达到 r2∼3,只能说这是一种优化.
我们已经知道了对于一个小的细胞而言,它的吸收效率并不低. 那么为什么 E.coli 这样的细胞还需要运动能力呢?
如果不动,那么吸收一个分子的时间是 tw=L2/D;如果以速度 v 追击,那么吸收一个分子的时间是 tr=L/v. (当然,我们这里没有考虑主动追击所消耗的能量是多少) 两个时间相等的临界点是
tr=tw⟹DLv=1
对于 E.coli 来说,速度最快大概是 30μm/s;同时扩散系数大约是 1000μm2/s. 可以算出,L∼30μm. E.coli 的运动策略是,直线跑一段,然后在原地打转,之后再选择一个方向直线行动,这个直线跑的距离就是 L 的量级,比这个量级低的话跑动就是没有收益的. vL/D≡Pe 这个量被称为 Peclet number,决定了细胞是否需要跑动,Pe>1 时跑动就是有收益的.
其实 30μm/s 是非常快的,需要特殊的分子马达,对于真核细胞来说跑动并没有收益,因为这些细胞的运动速度基本上是 1μm/min 的量级.
Duffusion in External Fields
在一个外部的势能场 U(x) 中,同时存在一个摩擦 f=ξv,得到
D∇c+ξc∇U=0
解得 Einstein 关系
Dξ=kBT
(又称,涨落 - 耗散定理) 其中 D 表征着涨落、ξ 表征着耗散.
推论:
x=vt=ξf⋅t=ft⋅kBTD=kBTf⋅2σx2
也就是 x 和其方差 σx2 有关系. 这意味着涨落和响应是耦合的.
一维粒子跳跃问题:考虑一个数轴上的粒子,在每一个点向左 / 向右的概率分别是 k−Δt 和 k+Δt (有概率留下来). 那么
P(x,t+Δt)=[1−(k++k−)Δt]P(x,t)+(k+Δt)P(x−Δx,t)+(k−Δt)P(x+Δx,t)
展开,应该给 x 展开到二阶,t 展开到一阶,得到 Fokker-Planck 方程
∂t∂P(x,t)=−∂x∂(vp−D∂x∂P)
其中,
v=a(k+−k−),D=21a2(k++k−)
更新日志
2025/11/11 12:59
查看所有更新日志
dca68-feat(note): add bp note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