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
Lesson 7 高分子链 (三)
约 1313 字大约 4 分钟
2025-11-04
蛋白质和和高分子的差异比较大,蛋白质的构造一般是「密堆积」的模式,如果是随机游走地构建的话,永远都无法得到这么密的结构;但是我们讨论的那些高分子 (微管之类) 内部都是短程力,e−r/ξ 因子占据主导作用,其结构是随机游走的模式.
HP model
蛋白质形成的 toy model:HP model.
考虑在空间中的格点中摆放氨基酸,没有摆放氨基酸的格点上都是水分子;每一种摆放方式称为一个构型. 同时我们还要把氨基酸按照一定顺序连接起来.
在固定的摆放位置上,我们的连接就是一种「一笔画」问题,但是要考虑每一个构型和连接对应的能量,一共有两个惩罚因子:一个是疏水基团 (H) 和水在一起,其惩罚因子为 ε (也就是能量升高 ε);另一个是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 (P) 在一起 (不成键但是相邻),惩罚因子也是 ε.
惩罚因子更高的结构难以存在,我们如果枚举这些结果,能够找到更优的排列、对应地落在更优的构型里面.
以 3×3×3 的格点为例,存在 ∼50000 个不同的构型,以及 227∼108 种排列,用计算机模拟,可以发现只有极少数的构型,非常多的序列愿意落在这些构型上面. 而且,不同的格点分布 (比如 6×6 的格点),也有同样的结论. 这个模型虽然是一个所谓 toy model,但是给出了正确的基本结论.
但是局限性在于,不是所有蛋白质都有固定的结构:之前研究的有关基因修复和抗癌机制的「明星分子」P53 就不存在固定的结构,这称为 IDP,很多信号分子符合这个性质;还有一些蛋白质有一部分有固定的结构,其他的基团并不存在结构 (不能折叠),这被称为 IDR. 研究这类蛋白质有何作用是目前的前沿之一,所谓的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问题,分析无膜细胞器的相互作用.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一个无膜细胞器 (液滴) 一直和外界存在物质交换,用荧光物质实验,发现这个液滴中的荧光一开始是逐渐消散,然后又慢慢变亮.
考虑存在 A 和 B 两种分子,在格点中密堆积,混合熵为
NkBΔS=−xAlnxA−(1−xA)ln(1−xA),xA+xB=1
其自由能 G∝−TΔS 有一个最低点 (大概长下面这样):

这个能量只有一个低谷,所以不会发生两个相的分离 (想想 Landau 二级相变!);因此要达到两相分离,我们必须要考虑不理想的溶液,也就是把二次项找出来. 我们来考虑一个 A 分子周围有多少个 A 分子,这里用到平均场近似,一个小体积内,有和总的 A 分子数一样的比例.
什么时候可以忽略涨落用平均场近似?
维数越多,每个单元的近邻就越多,平均的效应就越明显,平均场近似也越好.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一维的 Ising model 失效 (相变点在 0 K),但是二维乃至三维的 Ising model 给出非常不错的结果.
原来的方程:(这里相同分子算了两次,有个倍数)
zNA=2mAA+mAB,zNB=2mBB+mAB
所以能量项里面,
NU=21zwAAxA2+21zwBB(1−xA)2+zwABxA(1−xA)
一次项并不重要,它和之前是一样的,重要的是二次项,得到上面的函数达到临界值之后出现两相分离.
相平衡要求化学势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力学平衡),这给出了两个方程来确定两相的占比.
Metastability:亚稳态. 对于靠近势能其中一个低谷的某个状态,如果不微扰的话就不会自发地发生相分离,这个本质上和水的过冷却一样. 在实践上,一般以温度作为调控因子,温度高的时候熵的作用非常明显,系统更加趋向于融合,难以发生分离.
Polymer Solution:和上面类似,但是我们现在要把那些本来自由的粒子用化学键串起来,串起来的过程实际上减少了熵 (自由度降低),因此高分子更加容易发生相分离.
染色体
染色体上的一部分染色质有一定的固有 territory,我们发现有些染色质在核内部的位置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它们被「绑在」核膜上面. 核膜是一个极为刚性的结构. 这种模式降低了染色质的熵.
更新日志
2025/11/4 12:58
查看所有更新日志
a7c18-feat(note): add bp note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