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
Multiplexed Survey Telescope in the Era of 30-m ELT
约 814 字大约 3 分钟
2025-11-04
—— Huang SONG
兴隆国家天文台,有一台 2.16 m 直径的望远镜,是 1989 年建立的 (虽然 1958 年就开始筹划了). 目前,中国仍然需要大型的地面望远镜. 现在我们有:郭守敬望远镜 (LAMOST) 4.9 m,丽江的 2.4 m 口径望远镜,墨子望远镜 (WFST) 2.5 m (中科大),……
现在上交正在冷湖建立 JUST (4.4 m 口径),我们在冷湖建造 MUST (6.5 m 口径),北大正在规划建立一座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 (EAST),口径在 6∼8 m 之间. 当然,目前最尖端的望远镜正在筹建,欧洲的合作项目 E-ELT 的望远镜达到了将近 40 m 口径,美国的 GMT 有 24.5 m 的等效口径,可以想象那样的大小能够发现什么样的新物理.
望远镜本体可以看作是一个引擎,其他的配套设施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以日本的 Subaru 望远镜为例,虽然他们的望远镜已经有一定的年限,但是新的 Ultimate-Subaru 计划准备全面更新 Subaru 的所有配套设施. Subaru 作为 4 m 量级的望远镜,其图像精度和信息量肯定比不上 39 m 的 E-ELT,但是视场宽度远大于 E-ELT,这是这些「较小」的望远镜的优势.
望远镜的数据量非常巨大,以 Vera Rubin (8.4 m) 为例,一晚上能够产生 15TB 的数据,在运行的十年内,拍摄了 550M 张照片,大于 500PB 的数据量,它的计算处理速度大于 1.8 Pflops (每秒 1.8 千万次浮点运算). 同时,有专门的光缆传输数据回到美国 (Vera Rubin 在 Chile 的南部),美国本土没有能力处理的数据会被传到欧洲进行处理,一台望远镜就对应了一整个 pipeline.
我们当前的目标就是,获得更加更加精确的宇宙三维图像,来验证理论,并利用理论来探索更早期的宇宙历史.
见图

实际上我们测量了光谱的 (在银河系内的) 星体只有用圆圈标注的那一些,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没有了解的星体. 因为我们无法直接测量星体离我们的距离,构建一个三维的宇宙模型实际上并不容易.
我们要做的 MUST 是第一个第五代的巡天项目,继第四代 DESI、第三代 BOSS、第一二代 SDSS 之后,提升了机械臂的精度和灵活性.
现在我们做了一个 10:1 的小 MUST 模型,准备投入实验. 虽然在北京,安装一个这样的仪器并不难,但是在 4000 m 的海拔,我们必须预先考虑很多额外的事项,比如高海拔的缺氧问题、气压对于精密光学仪器的很多影响等等,这个 10:1 的模型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实验.
更新日志
2025/11/4 09:40
查看所有更新日志
40c75-feat(note): add af, ed & eq note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