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
Through Cosmic Lens Into Deep Universe —— Strong Gravitational Lensing
约 1311 字大约 4 分钟
2025-10-14
—— Dandan Xu
从菊石和细胞骨架出发,我们发现相似的结构出现在差距很大的两个尺度上:中心有百万倍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那些漩涡星系,和菊石的结构很类似;但是「细胞骨架」呢?
- 对 Coma Cluster (后发星系团,最近的一个星系团) 的观测:1933 年 Zwicky 认为后发星系团需要稳定存在,我们需要 400 倍于能用光学方法探测到的质量.
- 1974,Ostriker & Einasto 计算了 M31 和银河系的旋转曲线,也发现我们需要引入一个 unseen matter 来维持这样的旋转曲线.
- 1973 - 1980,Roberts & Rots; Rubin et al:测量 H 的 21 cm 谱线,也证明存在 dark matter.
测量 Dark matter 的激波阵面,得到的图像像一种细胞骨架,这是宇宙的细胞骨架.
我们如何探测暗物质?引力透镜!
Rμν−21gμνR=c48πGTμν
这里有很多 tensor,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协变的物理量,所以张量会用得很多. 因为光沿着测地线运动,所以上述方程也能够描述光的运动.
当我们说起光学棱镜,我们会考虑棱镜材料的色散 n(λ);而广义相对论的偏转效应不存在色散,但是有关系:
n=1−c22∣Φ∣
当然,这个偏转效应非常微小,太阳产生的偏折约是 1.7′′,比月亮的角宽度 30′ 小了好几个数量级. 瞄准距离为 b、光入射方向建立的坐标轴,坐标为 z 时:
Φ(b,z)=−(b2+z2)1/2GM⟹∇⊥Φ(b,z)=(b2+z2)3/2GMb
积分角度,得到
α=c22∫∇⊥Φdz=c2b4GM
太阳产生的偏角 1.7′′ 最早在 1919 年由 Einstein 计算得到,并在 1920 年的一次日蚀中被 Eddington 验证.
我们在考虑引力透镜效应时,源的距离一般是 100 kpc 量级 (对于单星体的折射) 或者是 1 Gpc 量级 (对于星系和星系团造成的折射),而光被强烈偏折的区域是单星体的直径 106 km 量级或者 1 Mpc 量级,因此这个效应其实并不算很强.
在旋转对称性很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到
θE=[c24GM(θE)DdDsDds]1/2
这是所谓的 Einstein 圆环对应的角宽方程.
Zwicky 在 1930s 就提出,星系质量应该比当时认为的 109M⊙ 要大一百倍以上,也就是用 gravitational lensing 测量得到的 1011M⊙ 量级. 这在 1950s 第一次观测到的类星体透镜事件中被验证.
下面我们讲三种引力透镜:
- Microlensing
微引力透镜,这一般是一个点质量 (单个星体) 造成的,在像移动时,我们能够观测到背景图像中的一个光度变化曲线.
微引力透镜只能通过这个光度变化曲线来探测.
- Galaxy Strong Lensing
强引力透镜,比如星系的暗物质晕产生的引力透镜效应.
考虑不同位置的光到达观者的时间延迟,最长距离的光线反而速度最快,因为它绕开了强引力透镜中心的大势场,而经过引力透镜中心的那一条光线虽然路程更短,但是并不是最快的.
这种效应被称为时间延迟透镜.
- Weak Lensing
弱引力透镜,这个我们不细说,但是这种透镜会造成相干的图像形状扭曲,这样的效果可以用来反推引力场分布.
标准宇宙学模型
每一个星系中都存在暗物质晕,它们是星系的底层结构. 但是我们遇到的困难是 (小尺度上的),如果仅考虑冷暗物质 (CDM),星系将会变得比现在更大,观测到的矮星系不符合这个预测结果;卫星的数量也会更多.
可能的解决方案是重子物质也参与了星系的主要构建过程,并以某种机制限制了星系的增长;另外,我们可以考虑 Warm DM / Self Interacting DM / Fussy or Wave DM;最后的方案是建立超出 GR 的引力理论,比如 MOND、f(R) 或者 Emergent Gravity.
目前的模型达到的效果是:
Q:为什么冷暗物质在卫星星系级别的尺度上会出问题?我们是怎样探测卫星尺度的数据的?
首先,冷暗物质因为「冷」,所以在极其微小的尺度上很容易聚集,这造成 106M⊙ 量级的卫星星系应该有更多,而不是现在所观测到的那样.
我们观测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观测卫星星系的水平了.
更新日志
2025/10/21 07:52
查看所有更新日志
81e69
-feat(note): add ed & af note于a502e
-feat(note): add pf note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