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
Lesson 9 引力波探测 & 原子量子计算
约 973 字大约 3 分钟
2025-11-19
引力波探测
—— Haixin Miu
加速运动的物体以光速辐射引力波. 我们用无量纲的时空应变 h∼G/c4⋅ (能量 / 距离) 来描述引力波产生的作用,即使能量达到了 1020 J,也就是人类的全年用电总量,这个值还是只有 10−24. 因此我们观测的是宇宙量级的能量释放,一般而言能够探测到 10−22 量级的应变.
从 1915 年 Einstein 用广义相对论算出引力波开始,他就认为这个改变量太低,根本不可能探测到;直到 2016 年 LIGO 才真正观测到一个引力波事件.
引力波探测的噪声:
- 地面震动噪声:海浪拍击海滩、车辆的行驶等等都会对 LIGO 这种精度的干涉仪造成影响.
我们知道,当高频力驱动单摆时,单摆反而不动,所以 LIGO 利用一个四级悬挂装置做了被动隔震,降低 10 个数量级的震动.
同时还有主动隔震措施:用六个地震仪来测量镜面平台的震动,然后主动做出调整实现隔震,在 1 Hz 频率达到 102∼103 倍隔震.
在 THU,我们也在搭建类似 LIGO 的主动隔震平台,利用磁悬浮、倒摆实现隔震.
上面是经典噪声中最大的一种,实际上探测器内部还有很多微小的经典噪声,这里不展开. 下面讲引力波探测装置的量子噪声:
- 公里级探测器的应变灵敏度为
LΔL∼10−22⟹ΔL∼10−19 m
已经达到量子效应显著的尺度.
真空涨落会造成激光相位随机改变,这大致是一个散粒噪声,是白的,随频率的改变比较小. 振幅涨落来源于辐射压力对镜面的移动. 也就是说,如果调大光功率,光子数量提升,散粒噪声减少、辐射压力噪声增大;反之散粒噪声增大、辐射压力噪声减小.
这个误差随着光功率变化的曲线会给出一个无量纲参数,这被称为所谓的 标准量子极限,一开始人们认为这个极限无法超越,但是后来发现并非如此:上节课 也提到了所谓压缩态,可以让泵浦光通过非线性晶体,驱动真空态的振幅或者相位压缩,实际上类似我们荡秋千用倍频做参数共振,通过倍频泵浦光的调制来放大振幅或者相位信号.
具体来说在干涉仪输出位置加一个分束镜,在光路中引入一个基于光力系统的量子放大器.
原子量子计算
—— Wenlan Chen
我们知道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差异在于:
- 存在叠加态
- 存在纠缠态
- 存在隧穿效应
因为这些效应的存在,一个量子比特代表的信息是 α∣0⟩+βeiθ∣1⟩,相当于一个复平面上的信息.
但是从实验角度来说,要实现量子计算,我们需要精确控制一个单粒子或者微电流.
原子量子计算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
易于扩展:物理比特资源丰富
铷原子天然就是全同的,容易制备量子态.
全连通性:从定居者到旅行者
高度并行:一次经典操作同时实现大量量子门
更新日志
2025/11/20 07:14
查看所有更新日志
ab968-feat(note): add qm, ed & pf note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