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
Lesson 5 核物理与观测宇宙学
约 931 字大约 3 分钟
2025-10-22
—— 施舒哲
大家都认识的何教授就是这一个课题组的.
我们从元素周期表说起,在遥远的过去,人们猜想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但是并没有什么检验手段,有些「玄学」的意味.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我们有了更多的实验手段,那时 Avogadro 提出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化学成分的单元;Dalton 提出,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 那时人们觉得这些就是最基本的粒子.
Mendeleev 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他发现原子也具有一定的组成规律,各种原子的化学性质表现出来的规律揭示着它们也存在内部结构. 后来人们发现,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们能够建造大型的粒子对撞机,发现很多和电子、质子、中子相似的基本粒子,比如 μ 子、τ 子等轻子;Σ+ 等重子 (约 100 个);π、K 等介子 (数百个).
我们能够用质量、奇异荷 (在粒子反应中的新的一种守恒荷)、电荷三种指标作为三角形来排布那些重子.
这样的规律同样揭示了重子存在内部结构,我们引入 quark,每个 quark 有 flavour 和电荷量,三个 quark 组成一个表中的重子. 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自由的 quark,理论家们提出的解释是,quark 禁闭在粒子内,quark 的另一个内禀自由度 —— 颜色 (类似自旋的某种属性),要求它们形成色单态,色多态的 quark 态是不存在的,它们互相排斥且能量发散. Quark 之间传递相互作用由胶子进行,胶子的作用被 Yang - Mills 场描述.
怎么验证?
深度非弹性碰撞
将两个原子核对撞,能量非常大,这对应一个很小的空间分辨率,能看到所谓的「部分子」.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
形成 quark - gluon 等离子体.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我们只能探测到末态产生的那些粒子,而不能直接探测高温的等离子体. 因此需要理论预测某种等离子态的热力学性质,来推断末态各种粒子的产额:
N∝(2J+1)∫eTm2+p2±1d3p
相对论流体力学:
∂μTμν=0,Tμν=(ε+P+Π)uμuν−(P+Π)gμν+πμν
这里,ε 和 P 都是热力学量,可以由第一性原理 QCD 计算得到;Π 是非平衡项,πμν 是粘滞修正.
—— 赵成
又是这个图,我已经看他放了三遍了:
当我们观测星空,会发现星空绕着北极星旋转,所以东西方的古人提出了类似的地心学说. 当人们观测到行星退行,日心说又逐渐占了主导. 我们的认知取决于我们看到了什么,而不是我们比古人更加聪明.
大爆炸理论:光子和重子会在膨胀过程中脱耦,那时候的光子形成了 CMB.
我突然发现 PPT 和天体物理前沿讲座的一模一样,所以不记笔记了.
更新日志
2025/10/22 07:20
查看所有更新日志
13305-feat(note): add qm & pf note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