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1
角动量的合成
SO(3) 的表示:UIR,角动量j的表示是(2j+1),D(j)[R]:Wigner 矩阵.
如果将角动量的组合写成张量,就能方便地证明全对称的状态变换之后仍然是全对称的. 我们现在想要知道剩下的全反对称分量怎么变换,一个办法是恢复出矩阵的记号,在这个标记下我们更加熟悉:
RabRcdϵbd⟶RϵRT⟶Rϵ(R∗)−1
下课之后的补充:我们在这里的第一步是因为将分量式还原成矩阵表达式的时候,要让它能够“接上”,所以我们换掉了顺序;第二步是因为R能够写成eiσi⋯,然后我们把转置直接移到σ的头上(这是合理的操作!),遂得到这一步.
之后一阶展开,一阶项是ϵσi+σiϵ,对i=1,3都是成立的,因为转置就是自身;但是对于i=2,转置造成了取共轭,所以这个东西开始长得像一个反对易子,然后它等于零——这是好的,因为我们希望旋转之后的ϵ不变,一阶项至少是零,所以得到R正比于σ2.
其中每一个R是eiσiθi/2,最后一步的原因是旋转是幺正的. 而且,
ϵ=(1−1)
是全反对称张量. 为了找到二维空间的旋转表示,考虑反对易子{σi,ϵ},用三个 Pauli 矩阵尝试就知道二维空间中的旋转表示一定是正比于σ2的.
如果我们用ϵa1a2和任意一个张量做缩并,Ψ[a1a2](a3⋯a2j)ϵa1a2,首先,ϵa1a2在指标相同的时候就是0,所以这两项消失了;而剩下两项分别是ϵ+−=1和ϵ−+=−1. 所以
Ψ[a1a2](a3⋯a2j)ϵa1a2=2Ψ[+−](a3⋯a2j)
相当于固定两个自旋,剩下的是自旋j−1的一组基础态.
问:为什么要把指标升上去?
指标上升是指标下降的张量的逆,ϵabϵbc=δac.
问:意义?
一开始的张量Ψ[a1a2](a3⋯a2j),它的变化是乘上很多个Ra1b1Ra2b2⋯,但是我们“不认识”这样一个高维的量,所以我们做一次缩并,得到一个具有我们熟悉行为的j−1基础态Ψ[+−](a3⋯a2j),可以这样做是因为ϵ是一个全反对称张量.
好像大家还没有理解.
我们现在来看看 Feynman 书上的一个例子:
自旋 - j1和自旋 - j2的合成,这个新的空间维数应该是(2j1+1)×(2j2+1),其中的态应该是从2(j1+j2)+1、2(j1+j2−1)+1,一直到2∣j1−j2∣+1,这是所有可能的角动量.
SO(3) 美妙的地方在于,上面每一种情况都只出现一次,而且一定会出现一次,也就是H(2j1+1)×(2j2+1)能够被“块对角化”(就是 Jordan 标准型),每一块的大小从2(j1+j2)+1依次减小到2∣j1−j2∣+1,每次减小一个单位.
这个事实能够写成
(2j1+1)⊗(2j2+1)=[2(j1+j2)+1]⊕⋯⊕[2∣j1−j2∣+1]
(我们之前就说过,2⊗2=1⊕3)
下面我们来使用一种标准化的语言来进行研究. 当我们写大写的J时,我们说的是角动量的算符;而小写的j是一个 label.
当我们讲到角动量的合成时,物理上一般写成J=J1+J2,但是实际上的意思是
J=J1⊗1(2j2+1)×(2j2+1)+1(2j1+1)×(2j1+1)⊗J2
我们知道的角动量算符的作用是
⎩⎪⎨⎪⎧J2∣j,m⟩=j(j+1)∣j,m⟩Jz∣j,m⟩=m∣j,m⟩
我们想要用这两个性质计算角动量的合成,也就是想要计算张量积.
∣Ψ⟩=j1,m1;j2,m2∑Cj1,m1;j2,m2∣j1,m1;j2,m2⟩
其中,∣j1,m1;j2,m2⟩=∣j1,m1⟩⊗∣j2,m2⟩,这是任何一个态在这个张量积空间中的展开. 对于某一个特殊的态∣j,m⟩,可以展开成
∣j,m⟩=j1,m1;j2,m2∑Cj1,m1;j2,m2j,m∣j1,m1;j2,m2⟩
这个系数Cj1,m1;j2,m2j,m是一个有三个“插口”的“转换头”,它接受两个态的参数j1,m1和j2,m2,然后抛出一个大的态的参数j,m,这个系数叫做 Clebsch-Gordan coefficients,这个系数非常重要.
为了方便理解,想想我们之前讲过的超精细结构:这是一个2⊗2的张量积空间中的态,两个自旋 - 21的合成. 因为两个自旋 - 21合成一个自旋 - 1,这里的最高权态对应的 Clebsch-Gordan 系数是
C21,21;21,211,1=1
一个新的例子是3⊗2的张量积空间. 最高权态是∣1,1;21,21⟩=∣23,23⟩,还有对称的态∣1,−1;21,−21⟩=∣23,−23⟩;下一组态是∣1,0;21,21⟩、∣1,1;21,−21⟩,也就是∣23,21⟩. 其中,∣1,0;21,21⟩=21(∣+−+⟩+∣−++⟩),∣1,1;21,−21⟩=∣++−⟩,所以∣23,21⟩=31(∣++−⟩+∣+−+⟩+∣−++⟩)(这里每个系数应该是一样的,因为全对称!).
当然我们漏掉了一些讨论,比如∣21,21⟩应该写成什么,但是反正我们知道它和∣23,21⟩正交,所以也没必要特意去讲了.
注意,上面的m一定是确定的,可以变化的是j,m=m1+m2是永远成立的.
宇宙暴胀产生的重粒子
我们从幼儿园看科普书就知道,宇宙一直在膨胀.
——四字
电磁波是不能在电离的东西中间传播的(想想为什么火是不透明的),所以当宇宙在大爆炸之后四十万年以前,光无法自由地传播,在某一时刻宇宙冷却到一定的温度,那时光开始自由地传播——我们能通过已知的量估算这个温度,大约对应着电离能(∼eV),也就是104K左右.
当然我们也可以算某一个时刻宇宙是宜居的,那时温度是200K……
——四字
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的测量能获得一个相当好的黑体谱,因为宇宙热平衡的程度非常好——但是我们还是在第五位小数的位置发现了一个ΔT(x).
这里有一个时空的涨落,而这个涨落造就了我们所见的一切.
——四字
这是因为宇宙爆炸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宇宙发生了一次暴涨(inflation,和通货膨胀的单词是一样的),在短时间内指数膨胀,而且这个过程在某一个时候停止了(否则会产生撕裂). 这需要一个巨大的真空能E(x,t)来驱动,这显然是一个势能,它可以量子涨落,对应的量子叫做 inflaton,为刻画这一个涨落,引入δE=E(x,t)−Eˉ,这就是我们所见的一切的来源. 在这个时间点,Eˉ∼1014GeV,如此高能的环境下,我们能研究极其微观的物理.
(想想我们现在拥有的对撞机,只能达到104GeV,就算我们努力工作 50 年到 70 年,我们也只能将这个数字提高大约一个量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非常关心早期的宇宙学)
这里补一个小问题:如何区分虚数单位i和指标i?好罢,在上一句话中我已经做了区分,实际上在LATEX中我们一般将虚数单位写成正体$\text{i}$
,而指标写成普通的数学符号$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