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Heisenberg Model
简单回忆一下上节课讲过的内容. 这个模型本质上是一个格点量子场论模型,在每一个格点处都有一个 Hilbert 空间H,然后相邻的空间耦合起来. 我们的 Hamiltonian 可以用 Dirac 的自旋交换算符来表示:
H=−An∑(Smn−1)
交换算符的作用是这样的:
Sn,n+1∣⋯injn+1⋯⟩=∣⋯jnin+1⋯⟩
我们直接看出了两种本征态——全正 / 全负,我们把全正的状态叫做真空态(因为每一次翻转自旋需要克服一定能量做功,在能量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能翻转的自旋是有限个,所以之后只会考虑翻转数有限的粒子态).
上节课我们还学了单粒子态:∣xn⟩=∣⋯+n−1−n+n+1⋯⟩. 单粒子态的态空间是H(1)=span{∣xn⟩}⊂H,这是整个态空间的不变子空间. 因为只有当交换n−1和n或者交换n+1和n两个粒子时,整个状态才会有变化,所以
H∣xn⟩=−A[(Sn−1,n−1)+(Sn,n+1−1)]∣xn⟩=−A(∣xn−1⟩+∣xn+1⟩−2∣xn⟩)
最后这个态不是“三粒子态”,而是一个单粒子态,因为“−”号的个数没有变化,所以粒子数守恒.
最后得到能量的本征态是
∣ψ(k)⟩=n=−∞∑∞einkb∣xn⟩
色散关系是
E(k)=2A(1−coskb)
这个解和我们在 13 章讲到的 Bloch Wave 一致,但是这两个模型本质不同. 一个很特别的事是,当k→0,E→0,在 Bloch Wave 的模型中我们不觉得这件事情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在那个模型中我们能够自由选择能量的零点. 但是在 Heisenberg 模型中,能量为零意味着真空态,这种行为很像光子(当然这与光子还是非常不同),这被称为 gapless(无能隙的),因为真空态和单粒子态之间没有能量的跃变.
理论上来说,我们不需要能量就能产生一个上面的粒子——因为 gapless. 在相对论协变的理论中,gapless 就是 massless. 当然上面的能谱中,E∝k2,但是相对论性粒子E∝k,这说明我们现在看到的模型还不是相对论协变的.
我们想要尝试理解为什么这里没有能隙. 这其实来源于系统有一个对称性自发破缺,简单来说我们这个模型里面有一个简并的“真空”(能量最低态),因为α∣+⋯+⟩+β∣−⋯−⟩的这种线性组合的能量全部都是零,有一个连续的参数不断变化但是不改变真空态的能量.
计算一下:假设一维链的方向沿着y轴,自旋一开始全部指向z方向,绕y轴的旋转作用表现为
Ry(α)∣+⋯+⟩⟶α→0n⨂∣+⟩=n⨂(cos2α∣+⟩−sin2α∣−⟩)−2αn∑∣xn⟩+o(α2)
所以真空态之间相互有差异,这就是一种破缺. 我们一般称为 Goldstone 模式.
拓展:
Goldstone 定理:整体、连续对称性的自发破缺 ⟹ 无能隙的粒子.
在相对论协变的理论中,有更强的结论:破缺的对称性个数和无能隙粒子的种数一一对应.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天气扰动的两个长波模式,为什么?洋流的建模是浅水波(因为海水深度比地球深度小多了),可以通过 Euler 方程解出两个长波模式,恰好是地球自转所丢掉的两个对称性.
再扯远一点: Ising 模型能够用在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上……
多粒子态:
二粒子态是∣xm,xn⟩=∣⋯+−m+⋯+−n+⋯⟩,再次强调∣xm,xn⟩=∣xm⟩+∣xn⟩.
H∣xm,xn⟩=−A[∣xm−1,xn⟩+∣xm+1,xn⟩−2∣xm,xn⟩]−A[∣xm,xn−1⟩+∣xm,xn+1⟩−2∣xm,xn⟩]
如果我想要用两个波数来描述这件事情,我做一个 Fourier 变换:
∣k1,k2⟩=m,n=−∞∑∞eimk1beink2b∣xm,xn⟩
这是一种“自由粒子近似”——我们忽略掉m和n很接近的一些方程,这会导致我们完全不考虑相互作用的能量,最后得到的总能量是
E=2A(1−cosk1b)+2A(1−cosk2b)
通常这是我们研究粒子物理时所做的第一个近似.
当然听过习题课的同学会知道更严格的 Bethe Ansatz 如何求解.
(我在考虑要不要把习题课笔记也放上来)
接下来稍微讲一讲 Fook 空间:一个p粒子态空间是
H(p)=span{∣xn1⋯xnp⟩1≤n1<⋯<np≤N}
我们可以将整个态空间“分类”,也就是做直和分解:
H=n=1⨂NHn=p=0⨁NH(p)
后一个等号代表着如下等式:
2N=p=0∑Np!(N−p)!N!
这正是(1+1)N的二项式展开!观察左右两边,容易发现 LHS 中N在指数上,而 RHS 中N是更容易计算的,所以这种分解方式(Fook 空间)能极大地简化计算.
振幅对位置的依赖
我们现在要把格点连续化——不是连续化 Heisenberg Model,那会变成量子场论,我们还不急着学这个;现在退回到第 13 章 Bloch Wave 的内容.
Schrodinger 方程:
iℏC˙n=E0Cn−A(Cn+1+Cn−1)
解是
Cn∼e−iEt/ℏ+iknb
长波的色散是E=2meffk2,meff=2Ab2ℏ2. 连续极限是b→0,但是我们要固定质量不变(不然就炸掉了).
最后我们得到:
iℏC˙(t,x)=−2mℏ2∂x2∂2C(t,x)
这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 Schrodinger 方程. 对于d维的自由粒子,这个推广是 trivial 的,
iℏ∂t∂ψ(t,x)=−2mℏ2∇2ψ(t,x)
在d=3时就能得到我们之前在氢原子离子里面用到过的球面波解.
考虑这里的本征态:∣n⟩ ⟶ ∣xn⟩=b1∣n⟩.
这里有一些连续化产生的东西:
- ⟨x∣y⟩=δ(x−y);
- ∫dx∣x⟩⟨x∣=1;
- Cn=⟨n∣ψ⟩,ψ(x)=⟨x∣ψ⟩;
- ∣ψ⟩=∫dx⋅ψ(x)∣x⟩.
波函数是态空间的坐标.
但是态空间里面的态必须是归一化的,所以上面的基础态其实不是态空间里面的态,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将任意的状态用基础态展开.
千万不要将波函数想成一种波动——波动是位置的函数,但是波函数是广义位形空间中的坐标的函数. 比如二粒子态,其波函数就是一个态向其广义位形空间坐标的投影⟨x,y∣ψ⟩.
现在来考虑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有两种,一种是势场,一种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开来写:
iℏψ˙(t,x)=[−2mℏ2∇2+V(x)]ψ(t,x)
这是大家经常写的,但是一定要记住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三维、非相对论性、自由粒子、只与位置有关的势场.
iℏψ˙(t,x1,x2)=[−2mℏ2∇12−2mℏ2∇22−∣x1−x2∣q1q2]ψ(t,x1,x2)
这是两个粒子的情形.
其实能够发现,只要会写经典情况下的能量就能写出 Schrodinger 方程.
但是可以思考一下: Lorentz 力的 Schrodinger 方程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