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这节课是补前面几周一节缺掉的课)
继续从中微子振荡开始说. 中微子有三种味道,分别为νe,νμ,ντ,这三者均不是质量本征态,真正的质量本征态也有三种ν1,ν2,ν3. 不希望大家立马让自己接受“不同粒子可以放在同一个态空间”这一事实,因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个平庸的解释是,任何粒子都要有态空间,若是A、B两种粒子,态空间分别是HA、HB,那么我们能让这两个空间做直和,就相当于将这些坐标并在一起,作为它们两者的态空间. 直和空间的维数是两空间维数之和,粒子A、B完全可以视作这个直和空间不同态.
上面的解说略去了物理的内容. 我们现在要来思考,什么叫做“同种粒子”?如果桌上的这个瓶子是一个基本粒子,那么我们相信我们平移、旋转,对这个瓶子换一个坐标系,不会改变这个粒子.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两种方向自旋的电子叫做同一种粒子.
但是左旋光子和右旋光子呢?镜像变换并不是物理实际的变换,我们根本没有理由叫它们同一种粒子. 要是光子有质量,这两个粒子的质量不会相同.
所以这是一种精度的问题:如果我的仪器对质量的探测很不灵敏,只有 10MeV的精度,那么我区分不出来质子和中子,这种意义下这两个可以存在于同一个直和空间中. 在量子场论中,我们甚至可能将所有的基本粒子的态空间全部直和起来.
希望大家再多想一想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已经知道这个事实之后,我们考虑中微子的 Hamiltonian,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只考虑两代中微子,三代的情况是一样的.
(∣ν1⟩∣ν2⟩)=U(∣νe⟩∣νμ⟩)
这里一定是一个幺正变换. 如果“关掉”中微子的动量,现在 Hamiltonian 能够写成(这是能量本征态下写出的)
H=(m1m2)
上述坐标变换能够写出
(νeνμ)=(cosθsinθ−sinθcosθ)(ν1ν2)
这显然会让 Hamiltonian 不对角,这时中微子会发生振荡.
Feynman 在讲他的课时,中微子振荡解释才刚刚出现,这时有所谓的“太阳中微子丢失之谜”:太阳在核反应时会发射中微子,但是我们在地球上探测到的中微子量比预期少了1/3,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太阳模型出了问题,但是有人提出,如果中微子有质量的话,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释.
现在我们想想太阳发射中微子的问题. 假设我们的探测器只能探测νe,对其他种类的中微子视而不见. 太阳的位置在x1处,探测器在x2处,相当于初始有一个∣ψ(x1)⟩,要求末态⟨νe∣ψ(x2)⟩这样一个概率幅.
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因为中微子团有大小,这是一个含时演化,这个问题的完整解决必须使用波包来做. 但是如果足够小心,我们能用定态来解决这个题目.
我们常常使用定态来解决动态问题,比如说一个粒子在方势垒上的散射.
这里“定态”指的是什么?中微子有一个能谱,我们完全可以只看E在一个小范围内的那部分中微子,这相当于确定中微子的能量;同时我们近似地认为太阳处来的中微子是平面波,这相当于确定中微子的动量.
可以考虑存在两种质量不同的中微子,分别有p1=E2−m12,p2=E2−p22. 到这里就已经能看出为什么会有振荡了:两束波长不同的波同向传播,那么它们只能在某个点处对齐.
现在,∣νi(x)⟩=eipi⋅x∣νi(0)⟩. 定态的好处是,状态永远不会随时间变化,我们要求的“从⟨νe∣ψ(x1,t1)⟩到⟨νe∣ψ(x2,t2)⟩”,可以将末态的t2写成t1.
特别注意:当我们开始讨论定态,我们就已经失去了做时间平移的权力;而这一点在近十年的文献中还有很多人犯错.
所以:
∣νe(x)⟩=cosθ∣ν1(x)⟩−sinθ∣ν2(x)⟩=eip1⋅xcosθ∣ν1⟩−eip2⋅xsinθ∣ν2⟩
现在要问:在x处仍然为νe的概率幅?这里就是要求⟨νe∣νe(x)⟩.
解释一下上面那个看起来很奇怪的概率幅:右矢是动力学的,指的是νe在传播过程中如何变化;左矢由探测器决定,我要测量的是νe.
即:
⟨νe∣νe(x)⟩Pνe→νe(x)=(⟨ν1∣cosθ−⟨ν2∣sinθ)(eip1⋅xcosθ∣ν1⟩−eip2⋅xsinθ∣ν2⟩)=eip1⋅xcos2θ+eip2⋅xsin2θ=∣⟨νe∣νe(x)⟩∣2=1−sin22θsin2[2(p1−p2)x]
这个振荡实际上来源于中微子的动量不准.
我们能够估算振荡的波长:p1,2≈E−2Em1,22,(p1−p2)x≈−2E(m12−m22)=1时有明显振荡,m12−m22≈(10−2eV)2.
x≈Δ(m2)E,其中核反应典型能量是1eV∼1μm−1. 所以典型的长度是104m. 在这里,太阳到地球的路程中,中微子团振荡了很多次,最后到地球时,很难是一个峰值,一般都会少一些.
至于为什么平均效果是少了1/3,是因为我们上面只算了两种中微子,但是实际上有三种.
从第 12 章开始,我们开始研究四态系统.
为什么不讲三态?
——你们难道不记得期中考试有个 spin - 1 的问题吗?
从两粒子态开始,以氢原子的超精细结构(hyper-fine structure)为例. Bohr 能级是eV量级,而精细结构(fine structure)是其下一阶的效应(所谓的自旋-轨道耦合,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名字,实际上应该叫做“一阶相对论修正”,来源于电子磁矩与轨道磁矩的作用),显然精细结构的量级是v2/c2量级,也就是α2量级,为 Bohr 能级的10−3∼10−4倍;超精细结构是自旋-自旋耦合,为10−5eV量级(21cm谱线).
能量越低,对应的波长越长.
还有一个效应是 Lamb 位移(Lamb shift),来源于电磁场的真空涨落,量级和超精细结构一样.
超精细结构是电子和质子的自旋耦合,这里我们要讲一讲张量积空间. 首先,对于单粒子,可以用两个量来描述:动量p,螺旋度σ=s⋅p^. 单粒子写成∣p,σ⟩.
双粒子的态用“张量积”描述,写成∣p1,σ1;p2,σ2⟩=∣p1,σ1⟩⊗∣p2,σ2⟩. 这相当于把原来一个“接口”的元件黏在一起变成一个有两个“接口”的元件.
张量积空间指的是,如果两个粒子的态空间分别是HA=span{∣iA⟩;i=1,⋯,M},HB=span{∣jB⟩;j=1,⋯,N},则它们的张量积空间是HA⊗HB=span{∣iA⟩⊗∣jB⟩}.
从这里已经看出和直和的区别:dim(HA⊗HB)=MN.
张量积空间的内积:(⟨iA∣⊗⟨jB∣)(∣kA⟩⊗∣lB⟩)=⟨iA∣kA⟩⟨jB∣lB⟩.
我感觉这就像个并矢.
要注意的问题是全同粒子,不能写成∣p1,σ1;⋯⟩,因为我们只知道有一个粒子是p1,但是不能说是哪一个. 对全同 boson 的计算,需要枚举全排列,相加之后除以n!;而对于全同 fermion,在全排列的基础上,每交换一次就要乘上一个−1.
之后是算符的作用:对于O=OA⊗OB,有
(OA⊗OB)(∣iA⟩⊗∣jB⟩)(⟨iA∣⊗⟨jB∣)(OA⊗OB)(∣kA⟩⊗∣lB⟩)=OA∣iA⟩⊗OB∣jB⟩=⟨iA∣OA∣kA⟩⟨jB∣OB∣lB⟩
接下来我们能够开始思考超精细结构. 但是首先我们想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耦合?在 Newton 力学中,太阳的自旋和地球的自旋就没有耦合. 我们的耦合来源于电磁相互作用.
我们现在开始跟着 Feynman 做对称性分析. 现在我们是两个粒子的系统,共四个态, Hamiltonian 是4×4的(复)矩阵,理论上有 32 个自由度;但是 Hamiltonian 为 Hermite 矩阵(H=H†),共 16 个方程,只剩下 16 个实参数.
我们要在对称性分析之后让这个矩阵只剩下 2 个自由度.
这节课我们并不能讲完对称性分析,但是能例举所有对称性的输入.
电子态空间:{1e,σie};质子态空间:{1p,σip},在He⊗Hp中,一组 Hamiltonian 的基是
⎩⎪⎪⎪⎪⎪⎪⎪⎪⎪⎨⎪⎪⎪⎪⎪⎪⎪⎪⎪⎧Σ00=1e⊗1p⟶scalarΣ0j=1e⊗σjp⟶vectorΣi0=σie⊗1p⟶vectorΣij=σie⊗σjp⟶tenser of 2
Hamiltonian 是空间旋转下的标量,所以这其中只能出现标量:
H=A⋅Σ00+B⋅Σii
注意:矩阵的迹也是一种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