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微积分 Lesson 17
Lagrange 中值定理 Theorem / 微分中值定理
/Theorem/
设f∈C([a,b])且在(a,b)中可导,则∃c∈(a,b)使得f′(c)=b−af(b)−f(a).
对上述定理,我们能给出不同角度的解释:
- 几何含义:∃切线∥割线(弦);
- 物理含义:∃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我们经常把上述定理写成这样的形式:f(b)=f(a)+(b−a)f′(c),∃c∈(a,b). 之前的写法似乎是关心斜率,但是这样的写法是在用导数联系f(a)和f(b).
推论:
- 若f′在I中处处为零,则f在I上为常值;
- 若f′在I中恒正,则f在I上严格递增;
- 若f′在I中恒负,则f在I上严格递减.
/Proof/
∀x<y∈I,有
y−xf(y)−f(x)=f′(ξ)
由f′(ξ)=0或者正或者负,就能得到推论.
注记:从f严格单调递增且可导,不一定能推导出f′>0恒成立. 典型的反例就是x的奇数次方在x=0处的导数. 这来源于:正数序列的极限可能是零.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这两个命题之间的推导关系:
f严格单调递增 ⟹ f′≥0,f′≥0 ⟹ f不减.
/Example/
证明:π2≤xsinx<1,∀x∈(0,2π].
/Proof/
f′(x)=x2cosx(x−tanx)<0
可知严格单调递减,所以直接小于在π/2处的值.
上界的证明之前已经做过.
之后讲一些比较常用的命题(不等式):
/Claim/
x+11<ln(x+1)−lnx<x1,∀x>01+xx<ln(1+x)<x,∀x>0e1+xx<1+x<ex,∀x>0
/Proof/
其实这也是一种记忆的方法,就是使用 Lagrange 中值定理. 以第 1 条为例:
令f(x)=lnx,则
x+1−xf(x+1)−f(x)=f′(ξ)=ξ1∈(x+11,x1)
就直接得到结论.
上面命题的最后一条,在处理无穷乘积 / 有限积的时候会用到(∏i(1+xi)<∏iexi=e∑ixi).
上述第 2 条的另外一个 version :
ln(1+x)<x⟹(1+x)1/x<e⟹(1+t1)t<e
这里就牵扯到 Euler 与调和级数,看下面的命题:
/Claim/ (调和级数的估计)
Euler 证明下述极限存在,为 Euler 常数γ:
n→∞lim(11+21+⋯+n1−lnn)=γ
/Proof/
定义数列an=1/1+1/2+⋯+1/n−lnn,证明单调性:
an+1−an=n+11−lnnn+1<0
(由上面命题中的第 1 条)
可见an单调递减,现在需要证明存在下界:
an=k=1∑nk1−lnn>k=1∑nlnkk+1−lnn=ln(n+1)−lnn>0
下界存在. 由 MCT 得到存在极限.
一般可以用调和级数估计n比较大的lnn值,因为γ≈0.577215.
/Example/ (Bernoulli 不等式)
设x>−1,则
- 若α≥1或者α≤0,则有(1+x)α≥1+αx;
- 若0≤α≤1,则(1+x)α≤1+αx.
/Proof/
f(x)=(1+x)α早x=0和x>−1处使用 Lagrange 中值定理,
x−0f(x)−f(0)=f′(ξ)=α(1+ξ)α−1
∃ξ介于0和x之间.
然后讨论α与1之间的大小关系.
当然 Taylor 展开可以高速解决这一问题.
接下来讲两个很强的不等式:Newton 不等式和 McLaurin 不等式.
对非负实数a1,a2,⋯,an,可以写出所谓的初等对称多项式σ1,σ2,⋯,σn,其中
σk=1≤i1<⋯<ik≤n∑ai1⋯aik
从简单的开始,σ1=∑i=1nai(共Cn1项之和),σ2=∑i<jaiaj(共Cn2项之和),⋯,σn=a1a2⋯an.
Newton 不等式就是:
(Cnkσk)2≥Cnk−1σk−1Cnk+1σk+1
McLaurin 不等式是:
1Cn1σ1≥2Cn2σ2≥⋯≥nCnnσn
这两个定理均不好证明. 为了证明,我们写下下面的引理.
/Theorem/
设a1∼an∈[m,M],则∃b1∼bn−1∈[m,M],使得:若记bi的初等对称多项式为σ~1∼σ~n−1,有
Cn−11σ~1=Cn1σ1,Cn−12σ~2=Cn2σ2,⋯,Cn−1n−1σ~n−1=Cnn−1σn−1
得到上述引理之后,两个不等式就能容易地证明,以 McLaurin 公式为例:
/Proof/
对n归纳,n=1是 trivial 的,n=2时直接使用均值定理证毕. 假设 n−1版本已经证明,考虑n版本,由引理及a1∼an∈[0,M=maxai],可知∃b1∼bn−1使得
1σ~1/Cn−111σ1/Cn1≥2σ~2/Cn−12≥⋯≥n−1σ~n−1/Cn−1n−1≥2σ2/Cn2≥⋯≥n−1σn−1/Cnn−1
最后:
n−1σn−1/Cnn−1≥n−1nproduct=na1a2⋯an
这里用到均值不等式.
证毕.
接下来证明引理:
/Proof/ (引理证明)
设{ai}按值从小到大排列为c1<c2<⋯<ck,其中ci在a1∼an中出现的次数为αi次,则∑i=1kαi=n.
考虑P(x)=(x−a1)(x−a2)⋯(x−an),在[ci,ci+1]中间使用 Rolle 定理知∃di∈(ci,ci+1),使得P′(di)=0,这就相当于为P′(x)找出了k−1个零点,其中d1<d2<⋯<dk−1.
注意ci是P′(x)的αi−1重根,∀1≤i≤k.
事实:若a是P(x)的α重根,则a是P′(x)的α−1重根(α≥1).
验证是直接的,由定义就知道P(x)=(x−a)αQ(x),Q(a)=0,求导得到:
P′(x)=α(x−a)α−1(αQ(x)+(x−a)Q′(x))
得到验证.
所以P′(x)的重根数总和最小值:(α1−1)+⋯+(αk−1)+(k−1)=n−1.
但是degP′(x)=n−1,它的重根数之和为n−1,表明ci和di全体恰为P′(x)的根,这些根∈[m,M].
记{b1,⋯,bn−1}={αi−1个ci(1≤i≤k)}∪{d1,⋯,dn−1}.
⟹ P′(x)=n(x−b1)(x−b2)⋯(x−bn−1)=n(xn−1−σ~1xn−2+⋯),其中这里系数n来源于我们求导的时候最高次项出现的系数,对比P(x),能够得到:
nσ~1nσ~2⋯=(n−1)σ1=(n−2)σ2
证毕.
之后我们通过一种物理的观点来看待要讲的 Cauchy 中值定理:假设两套不同的时空(x时空和t时空),其间的时空变换法则称为t=g(x). 显然反函数存在,记h(t)=f(g−1(t)),对h使用 Lagrange 中值,得到
B−Ah(B)−h(A)=h′(η)=f′(g−1(η))(g−1)′(η)=g′(g−1(η))f′(g−1(η))
即有
g(b)−g(a)f(b)−f(a)=g′(ξ)f′(ξ)
(记ξ=g−1(η))
如果你有一个同学天天换手表,那么你就可能成为 Cauchy.
——艾神
/Theorem/ (Cauchy 中值定理)
设f,g在[a,b]上连续,在(a,b)上可导,且g′在(a,b)处处非零,则∃ξ∈(a,b),使得
g(b)−g(a)f(b)−f(a)=g′(ξ)f′(ξ)
/Proof/
这节课只讲了证法 1.
由g′处处非零,可知g在[a,b]上是单射(否则∃g(x)=g(y),由 Rolle 定理会得到∃g′(z)=0,产生矛盾).
这样g在[a,b]上是连续单射,所以g存在反函数g−1. 考虑h(t)=f(g−1(t)),对h在A,B处使用 Lagrange 中值,就得到结果(上面已经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