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
记住 Pauli 矩阵!!!
上节课讲到反对易括号,并且说明了,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会把δijIn中的单位矩阵略去不写.
真正重要的是“对易子(对易括号,commutation)”,在我们之后的学习中更加常用:
[A,B]=AB−BA
这刻画了矩阵乘法的不交换性,显然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这就能看出为什么这个量如此重要. 而前面讲的反对易括号,可以理解为进行了一种 fermion 的交换作用.
三维空间的旋转具有不可交换性,这也可以用对易括号描述. 一个有关对易括号的重要命题:
[σi,σj]=2iεijkσk
问题:为什么这里有一个i?
因为σ是 Hermitian 矩阵,很容易证明 Hermitian 矩阵的对易括号一定不是 Hermitian 矩阵.
课堂练习:求σ2、σ3的对易子.
σ2=(0i−i0),σ3=(100−1)
得到
σ2σ3=(0ii0),σ3σ2=(0−i−i0)
最后
[σ2,σ3]=2(0ii0)
这是相当重要的. 一个结论是,σiσj=21({σi,σj}+[σi,σj]),代入前面讲到过的结论,得到σiσj=δij+iεijkσk.
对于任意的A,B∈R3,有
(A⋅σ)(B⋅σ)=AiσiBjσj=δijAiBj+iεijkAiBjσk=A⋅B+i(A×B)⋅σ
接下来就能讲讲物理的内容. 考虑空间旋转和角动量Ji,显然对易括号[Ji,Jj]=iεijkJk.
问题:为什么对易括号的 RHS 没有系数 2?
因为在这里我们定义角动量为1/2⋅σ,当然也可以是λ倍,这只是一种归一化的手段.
你会发现J甚至可以用作三维空间矢量的定义:如果一个量和角动量的对易子[Ji,Bj]满足[Ji,Bj]=iεijkBk,则这个量B是三维空间的矢量.
当然我们在知道如何计算J与矢量的对易子之后,我们就能计算它与并矢的对易子.
我们希望对[21σi,21σj]=iεijk(21σk)做指数映射之后得到第 6 章中求出的自旋-1/2 粒子在三维空间中旋转的表示矩阵.
Di1/2(ϕ)=e[iϕσi/2]
计算:
eA=i=0∑∞i!1Ai
所以
eiϕσ1/2=n=0∑∞n!1(iϕσ1/2)n=i=0∑∞(2iϕ)nn!1σ1n
因为σ12n+1=σ1,σ12n=I2,最后结果为
D11/2(ϕ)=n=0∑∞[(2iϕ)2n+1(2n+1)!σ1+(2iϕ)2n(2n)!I2]=isin2ϕ⋅σ1+cos2ϕ⋅I2=(cosϕ/2isinϕ/2isinϕ/2cosϕ/2)
其他与这个一样,希望课后大家能去做一下练习.
Pauli 矩阵是三维旋转的不变量.
这是不平凡的,因为三维旋转下的不变量一般只有 0 矢量. 这件事成立是因为我们给σ添加了一些内部的结构,这件事情在讲义上有详细证明.
(我现在似乎还并不能理解这件事,等我慢慢看一下讲义罢)
将任何三个二阶矩阵放在一起写成A=(A1,A2,A3),都可以叫做一个三维矢量,但是为了说明σ是特殊的,我们至少要做一次这样的计算.
考虑在三维空间中绕着x轴的旋转,则
σi′=Rijσj,Rij=⎝⎛1cosθ−sinθsinθcosθ⎠⎞
但是σ是二位旋量空间中间的量,一定也可以使用二维的旋转表示矩阵表达它的旋转,得到
σi′′=Dx1/2(θ)σi[Dx1/2(θ)]†
经过计算发现σi′′(−θ)=σi′(θ),这说明我们同时做这两个旋转就会得到原来的不变结果.
也就是:
RijDσiD†=σj
如果将 Pauli 矩阵σi同时 看作三维空间的矢量和二维旋量空间的 2 阶张量,那么σi是空间旋转变换的不变量.
其实σ还能被拓展为四维协变的形式:σμ=(I2,σi).
(“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中微子振荡:neutrino,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基本 fermion,是轻子(lepton).
三代轻子分别为e−、μ−、τ−,这一定对应着三种中微子νe、νμ、ντ.
注意区分希腊字母ν和英文字母v,区别在于其底部的转弯处是否可导.
中微子有质量,我们还不知道是多少,但是上限是1eV,这件事情已经违反了标准模型,说明标准模型一定有什么地方是错误的.
发现中微子是因为在研究中子衰变为电子和质子时,质子能谱不是分离的单值尖峰,而是一个连续谱,Pauli 就认为这里有一个看不见的粒子;但是 Bohr 认为这种解释方法简直是“物理学家之耻”,而是认为能量不守恒(这不是他第一次这样想了).
四字:那时的物理学家生活在一个革命的年代,他们不觉得能量不守恒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坚信物理学将会一直处于革命的过程中.
中微子振荡:中微子有所谓的“味”(flavour),这是它的一种本征态,但是不是质量的本征态. 振荡的表现是,中微子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变化(从电子型变成中子型之类).
中子和质子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一种对称性,可以这样看:
⟨n,π+∣p+⟩⟨p+,π0∣p−⟩⟨p+,π−∣n⟩
这看起来就是一个矢量(pn)!这种对称性被称为 isospin(同位旋).
下课之后的讨论:我在下课之后留在教室里和老师聊了一会(同时还有其他几个同学),在这里写一些收获. 当然这已经是晚上的事情了,所以很多东西还是会有偏差. (而且我现在喝了酒)
问题:能不能直接计算磁单极的荷质比?
如果是 Dirac 的磁单极子,那想必是不可能的. 虽然刚刚说了磁单极子是一个“孤子”(之前同学问的问题),但是这是在弱-电统一的理论框架下,这里是 SU(2) 对称性;而经典的理论中是 U(1) 对称的.
问题:到底为什么会有 isospin 这种东西?
想象一下一个电子,它的状态一开始是∣ψ⟩,之后随着时间演化,显然能变成eiθ∣ψ⟩,这是一种 U(1) 对称;
如果我现在有两个零质量、各种特性相同的粒子,它们分别有 U(1) 对称性,那么整体的对称性不是 U(1)⊗U(1),而是更强的对称性 SU(2),这相当于我可以将这两个粒子视为某种矢量的分量,然后这两个分量的态不断地混合在一起,不改变整体的性质.
p 和 n 两者也是一样.
附上一张图片,以便自己之后再回忆今天讲到的内容(虽然我不一定能看懂)
这图片有 1MB,加载可能会很慢.